首页

丝袜脚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时间:2024-07-09 02:11:39 作者:海外华媒走进四川内江 探索文旅融合的“光阴故事” 浏览量:46374

  中新网内江7月8日电 (王利文 邹蕾 兰萍)左手托举、右手操纵,资中木偶剧团的演员们凭借手腕的灵巧与技术,使木偶完成“吐火”“变脸”“书法”等绝技,赢得海外华文媒体一行掌声不断。演出落幕后,西班牙《欧洲侨声报》副总编辑单璟赞许地表示:“资中木偶戏,将走向更大的世界。”

7月7日,四川内江,海外华文媒体一行在资中木偶剧团练习木偶剧。记者 王磊 摄

  据了解,四川内江文化底蕴深厚,现有文化资源3.65万个(处),其中非遗项目总数达187项。一项项非遗和一处处文化遗存,完整保持了内江的历史风貌和传统文化特征。

  7月5日至7日,“行走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川渝行”来到四川内江参访。来自19个国家的24家华文媒体走进资中木偶剧团、大千文化产业园、长江新闻文化产业园、川威钢铁工业研学旅行实践营地、国家南方·连界足球竞训基地等地,探索内江如何用活文化旅游资源,讲述文旅赋能“光阴的故事”。

  内江人文荟萃,才俊辈出。国画大师张大干、“新闻巨子”范长江等众多杰出人物均出自此地。内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曾佳秀介绍,近年来,内江积极打造“大千艺术之乡”这一城市名片,通过建造张大千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10余个书画专业场馆,以及设立“大千画派”创研基地等专门创研机构,培育了众多内江籍书画爱好者,让大千画派开枝散叶、后继有人。

7月7日,四川内江,海外华文媒体一行走进长江新闻文化产业园。记者 王磊 摄

  同样热闹的还有长江新闻文化产业园。自对外开放以来,吸引了各地游客络绎不绝,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待社会各界人士达650万人次。

  谈及范长江,美国《中美邮报》的社长屠新时很是感慨:“范长江坚持真理,勇于发声,这是新闻工作者最宝贵的品质。”他表示,作为海外华文媒体,应当积极学习范长江,将中国的声音、中国精神更加生动地传播至海外。

7月6日,四川内江,海外华文媒体一行走进川威钢铁工业研学旅行实践营地。记者 王磊 摄

  在威远县,冷凝塔下的旧厂房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一座于2021年初全面停产的余热发电厂,经过精心改造后,如今已变身为川威钢铁工业研学旅行实践营地,成功探索出了一条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营地负责人袁洛琼介绍说,自2022年开营以来,该营地已接待了近3万人次的学生前来研学,以及近1万人次参与社会团建活动,产值已接近千万元。

  “内江致力于用好资源优势,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埃及《中国周报》副社长朱新娥坦言,研学旅行已经成为当下文旅消费热点,内江凭借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孩子们在体验式学习中增长知识、丰富课外生活。她期望能带动更多华侨华人来到内江投资兴业,共同见证并参与这座城市的蓬勃发展。

  此外,体育也为这座城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坐落于内江威远县的国家南方·连界足球竞训基地,规划占地面积约720亩,计划建设46片专业足球场,目前已建成投运的有25片。基地可同时接待3000人,为来自全球的运动员们提供了一个优质的训练环境。

  “随着当地足球训练基地设施的不断完善,内江将为足球训练提供更优质的环境,为足球事业发展奠定基础。”韩国《新华报》总编辑李茂娥表示,内江丰富的文旅资源已成为吸引外地游客的热点,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作为海外媒体人,她希望能将此行的所见所闻呈现给海外民众,讲述内江文旅赋能的“光阴故事”,让更多人领略“大美中国”的魅力。(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西藏自治区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试点

“此外,中国楼市还有折旧需求释放、新市民入城购房等因素支撑,”姚育宾指出,目前,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还不到50%,意味着1.8亿的外出农民工在城里没有完全市民化,并且90平米以下的中小户型库存房源仍为绝大多数,“因此,新市民与中小户型匹配程度高,仍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云南首个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正式启用

央视网消息:据@应急管理部 微博消息,9月29日,应急管理部批准在扑救火灾中牺牲的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吉丰东路消防救援站站长梁殊铜同志为烈士。

【新春纪事】“最听劝老板”雷鹏琳复工记 新年计划满足更多网友的愿望

2023年,通过畹町口岸芒满通道,50辆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首次实现陆路口岸出口缅甸,极大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同时,在跨境农业合作背景下,畹町口岸全年累计进出口农产品23.59亿元。

美国宣布向乌克兰再提供2亿美元军事援助

有记者提问:据报道,28日,日本正式通过2024年度预算,其中防卫费达7.95万亿日元(约合41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9%,创下历史新高。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海外投资者连续多月增持中国政府债券

实际上,自泉州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以来,越来越多泉州民营科技型企业在智能装备、数字、光电等领域崭露头角,成为“主角”。2023年泉州净增高新技术企业约700家,累计超3000家,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奔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